党建工作

关于印发《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提纲》的通知
2011-11-22 14:55     (浏览量:)
各党支部、各中层单位:
    根据上级要求和我院实际,中共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委员会办公室编写了《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提纲》,经院务会研究同意,现下发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学习宣传。专家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相关材料可在办公室网站《党建工作》专栏下载。
    各党支部、各中层单位要将学习宣传《决定》精神同迎接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工作相结合,同认真开展“治庸问责”、“两访两创”活动相结合,营造创先争优、做好各项工作的良好氛围,全面实现学院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目标。
    特此通知。
 
 
    附件: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提纲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提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总结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工作,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会通过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奋力开拓新局面的重要会议。以这次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将永载史册,必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决定》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学习好、把握好《决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是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对《决定》精神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关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1986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和199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两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决议,中央还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胡锦涛同志强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就必须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中央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从思想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
    第一,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思想理论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推进理论大众化,完成了4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编教材和14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得到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第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党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主线。我们党抓住重大纪念活动和重大事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进一步坚定了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共识。
    第三,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面。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文艺战线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跟时代步伐,顺应人民新期待,创作生产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文艺各个门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空前繁荣,我国电影产量由2003年不到100部上升到2010年526部,跃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均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居世界第二位,长篇小说出版总量达到3000部。我们党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舞台艺术精品、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华大典》、民族精神史诗等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规划创作生产一批能够代表国家水准、体现民族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主旋律作品。
    第四,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这是继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领域体制改革之后,我国进行的又一项重大改革。
第五,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党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总结,全会《决定》强调,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二、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会《决定》深入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集中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同志在全会讲话中对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了进一步阐述。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全会《决定》以这四个“更加”来深刻揭示文化发展在当今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在,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特别要看到,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我们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必然会受到国际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围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国际敌对势力也认识到,单纯依靠硬实力遏制中国越来越不可能,从而加大了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干扰和遏制我国发展。我们同国际敌对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主动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当今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会《决定》以这四个“越来越成为”来揭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对我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未来5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第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会《决定》以三个“关系”来深刻揭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四,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改革发展蓬勃进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而言,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会经过讨论,认为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须加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工作层面的问题,也有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但都与文化建设紧密相关。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动力在深化改革,出路在加快发展,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和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这四个“迫切需要”,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进入新世纪后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这4个“迫切需要”还基于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面临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带来的挑战。二是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带来的挑战。三是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四是面临着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
    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三、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会《决定》第二部分集中阐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的基本结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鲜明回答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是全会《决定》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亮点,也是这次全会的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具体体现在全会《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牢牢把握住以下几条。
    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关系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精神追求,代表着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才能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用于文化改革发展各个领域,使我国文化各方面发展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之上;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教育人民和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
    第二,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点是坚持以人民为文化创造的主体,着力点是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落脚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本途径是在人民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根本要求,也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根本要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人民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创作生产更多受到群众欢迎的文化产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传统和固有根本。任何国家推动文化发展,都是为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第四,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是在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这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这就是: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考虑到,我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算不上文化强国,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这个基础上,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非常鼓舞人心,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考虑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要与国家现代化战略部署相联系,全会《决定》没有提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而是强调全党全国要共同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决定》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
    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段话,是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全会《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六个方面的奋斗目标,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这六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既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实际,既催人奋进又切实可行,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就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决定》在总结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就是“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五是坚持改革开放,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二是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四是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五是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六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全会《决定》重点围绕上述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明确主要任务,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全会《决定》首先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阐述和部署,并将这方面的总体要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全篇。全会《决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围绕这项任务,全会《决定》从四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三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四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第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最主要的领域是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文艺作品、网络文化。全会《决定》分别对这些领域作出工作部署。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会《决定》提出要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建设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针对互联网等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挑战,全会《决定》重点就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出工作部署。要求抓住“建设和管理”这两个关键环节,强调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
第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全会《决定》提出,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和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围绕这“三个体系、一个重点”,全会《决定》作出工作部署。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全会《决定》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第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按平均增速匡算,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全会《决定》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围绕这项任务,全会《决定》从四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四是扩大文化消费。
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这项任务,全会《决定》从六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一是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能力。二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第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支撑。全会《决定》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围绕这项任务,全会《决定》从三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第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全会《决定》从四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三是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四是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
    传承创新文化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高校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全院师生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学校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责任使命和发展机遇,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调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大力推进学院文化建设,拓展文化平台,创建文化品牌,引导学院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党务工作部 技术支持:湖北大鹏网络

联系方式:0712-2345587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学院路158号 邮编:432000 鄂ICP备06000924号